|
2024年对保时捷中国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。这家豪车巨头不仅销量跌得厉害,还陷入了经销商抗议、线下门店关闭和裁员风波的重重困局。在全球五大市场中,中国成了唯一销量下滑的地区,而且这个下跌趋势已经持续了三年。
9 K) X9 @3 E# ]
% e8 V2 T: F" l6 |/ L根据官方数据,2024年保时捷全球交付了31.07万辆车,同比下滑3%。其中,中国市场销量只有5.69万辆,比去年直接腰斩28%,创下了历史新低。这不仅比2023年的7.93万辆差了一大截,甚至还回到了2014年之前的水平。. C+ T3 d3 [6 b6 d4 s" M
2 p1 n b* F. w) i" a8 J" t而且,中国市场的低迷直接拖累了保时捷的全球表现。虽然欧洲(不包括德国)销量涨了8%,德国本土涨了11%,北美甚至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,但中国市场减少的销量却远远超过了其他市场的增量,成了保时捷全球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。# u& ]: F; a! T' ]) \) @
0 `! k. K0 }# c U% D2 \要知道,从2015年开始,中国市场就超越了北美,成为保时捷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,2021年更是达到了9.57万辆的巅峰。然而,这几年销量连续下滑,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正在逐渐下降。
4 G9 @3 S2 ]; D) c, P+ e; n$ D% h( ~: W+ r% C
2024年,保时捷中国的经销商们日子也不好过。因为销量不好,保时捷把车硬塞给经销商压库,导致他们赔钱卖车,还多次集体向总部“抗议”,要求换掉高管和增加补贴。这种矛盾最终导致线下门店一波接一波地关停,像义乌、唐山、郑州的保时捷中心都先后关门了。6 o W$ N' Q" z% g; a
- R+ w; X! c1 R, ^- n4 v/ h
过去“一车难求”的车型,比如Macan、卡宴,现在成了“车等人”。为了清库存,不少经销商甚至取消了以前那些强制选装的要求,还推出了大幅优惠。6 O: m$ Z- E. ~; x, i! P
# w3 T5 o$ q5 P1 a8 Z) h
和宝马、奔驰这些对手比起来,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国产化和智能电动化方面明显掉队。目前,保时捷在中国的主打纯电车型就一款Taycan,而且所有车型还是进口的,受高额关税影响,价格竞争力很弱。此外,在座舱智能化和电动化体验上,保时捷也远远落后,面对国内新能源车企根本占不到便宜。5 A6 d$ H; l9 S/ d2 O7 B0 m
3 @1 o' r4 B$ k! N. t6 ?+ @
与此同时,国内一些高端新能源品牌正在抢占市场,比如比亚迪仰望、问界M9、理想L9。这些车性价比更高,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。而保时捷的新品乏力,再加上价格偏高,吸引力大不如前。
. H2 ^4 V$ N6 h+ e" z
, f/ P) U+ h2 N' ]为了应对这些问题,保时捷在2024年7月任命了新总裁兼CEO潘励驰(Alexander Pollich)。他上任后,频繁走访经销商,提出要优化网络计划,计划到2026年把经销商数量压缩到100家左右,确保合作伙伴能盈利。此外,2024年12月,保时捷还在中国设立了新的技术部门,重点开发座舱语音识别和智能化功能,试图弥补在研发上的短板。
1 x) ^4 h* o( {" S% c0 { l
q% a" t8 B" _6 z& m( y; Q虽然这些动作看上去充满诚意,但外界普遍觉得,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翻盘之路依然漫长。在自主品牌崛起的大背景下,保时捷如何平衡品牌价值和销量,以及如何适应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和电动化趋势,都还需要时间来验证。
( }$ E' G+ H# D% Z4 M5 v6 u+ Q, j& \0 F0 v r L
从昔日的风光无限到如今的压力重重,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销量三连跌、经销商困境、竞争力下降,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国市场,还对其全球业务造成了拖累。随着2025年竞争加剧,保时捷能否在中国逆风翻盘?答案还悬而未决。( y0 Q7 }! J5 f# L- U6 {$ l
" l5 f* o5 R! w: V- a& V+ c
/ F; U5 N# @1 o& E0 V |
|